湯濤、張立新介紹《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
信息來源:行政辦公室 ‖ 發稿作者:行政辦公室
‖ 發布時間:2019年06月13日 ‖ 查看2087次
【導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10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介紹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劃重點】 ★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明確今年補貼性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三年內補貼性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 ★緊密圍繞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信息開展培訓,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制定職業培訓補貼目錄,引導勞動者按需選擇培訓項目,引導培訓機構按需開展培訓。 ★以提升技能為核心,同時加強通用職業素質培訓,崗位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 ★不斷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動態發布新職業。 ★在核定職業院校的績效工資總量時,提出要向承擔職業培訓任務的單位傾斜,鼓勵院校開展培訓。 ★把符合條件的各類勞動者全部納入培訓補貼的范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
湯濤: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剛才提到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主要面對重點群體,請問都有哪些重點群體?如何針對這些重點群體切實有效開展培訓工作? 張立新: 這個問題涉及到培訓對象以及如何提高培訓針對性、有效性的問題,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想從“培訓誰”和“如何開展培訓”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明確“培訓誰”的問題,這是培訓工作的重要基礎。結合當前就業和經濟發展形勢,我們在行動方案中確定培訓重點人群是企業職工,特別是困難企業職工,以及作為勞動力市場主體的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兩后生”、退役軍人、貧困勞動力群體,并且兼顧其他各類勞動者。 根據我們工作中的經驗,開展這些群體的培訓工作存在一些難點: 一是有的勞動者知識水平有限、學習能力不足、職業素養不高、就業流動性大,有的培訓意愿不強,所以給培訓的組織實施工作帶來了難度。 二是一些培訓項目的設置、培訓內容的安排沒有緊跟就業需要,與就業需求相脫節。 三是培訓補貼政策不完善,對勞動者和培訓機構的吸引力不強。 所以我們針對這些難點一方面優化職業培訓補貼政策,把這些重點群體都納入培訓補貼的范圍。同時完善企業、勞動者、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培訓的政策措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我們重點研究了“如何開展培訓”的問題。用高質量的培訓吸引勞動者參加培訓,提高培訓促進就業的實際效果。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下一步要指導各地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需求為導向,緊密圍繞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信息開展培訓,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當前養老護理、嬰幼兒照護、生活服務以及車工、銑工等生產制造和生產服務等領域的缺工情況十分嚴重,同時新興職業不斷涌現。各地方要根據當地就業和產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的情況,制定職業培訓補貼目錄,引導勞動者按需選擇培訓項目,引導培訓機構按需開展培訓。 二是以提升技能為核心,同時加強通用職業素質培訓,崗位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要深化校企合作,推動培訓項目與市場需求相對接、培訓內容與崗位需求相對接、實操實訓與生產實際相對接。同時結合近年反映的問題,要著重強調通用職業素質的培養和職業道德、職業規范的培訓,促進勞動者更好地適應就業需求。 三是創新培訓模式。要加快工學一體化教學、職業培訓包、“互聯網+”等培訓模式,為勞動者提供更加豐富、多樣、便利的職業培訓服務,適應他們個性化的培訓需求。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能否介紹一下當前技能人才的市場供需狀況是怎樣的?不久前,人社部向社會公布了一批新職業,他們和新興產業呈現密切相關的特征。在職業技能培訓當中,會不會在產業方面預計將會有所側重? 張立新: 從人力資源市場的供需情況來看,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面臨著十分短缺的情況,存在就業難、招工難的問題。 技工求人倍率近些年一直維持在1.5以上,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維持在2以上的水平,而且技工的短缺,從過去的東部沿海地區逐步蔓延到中西部地區,從過去的季節性演變為經常性,我們在各地調研中,都發現高級技工嚴重短缺問題,普通技工包括生活服務業的一線技工也是十分短缺。 這種情況下,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把城鄉各類勞動者全部納入職業培訓補貼政策范圍。通過政府的激勵引導,充分調動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發揮職業院校的基礎作用,發揮社會培訓機構的支持作用,全方位提升各類勞動者的職業技能素質,以適應就業工作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 在培訓工作中,我們深深感受到,目前職業標準不斷地在變化,所以我們要加快職業技能培訓標準的制定和修訂,用職業標準引領和帶動職業培訓標準的完善。特別是職業技能培訓要緊密圍繞市場需求和企業生產實際開展培訓。 前段時間,人社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發布了13類新職業,這些新職業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形勢下,在就業創業的新業態發生重大變化下涌現出來的。經過專家的評估論證我們向社會進行了公布。 新職業對于各類勞動者就業的促進、職業的選擇,以及培訓機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都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所以,下一步,要不斷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動態發布新職業,把就業量大、技能水平高、能夠反映最新產業發展的新職業不斷開發出來,同時,不斷加強職業標準的修訂和完善,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標準化水平,全面提升各類勞動者的技能水平。 經濟日報記者: 請問新的政策措施將如何調動勞動者、培訓機構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使各方都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這項行動中來? 張立新: 職業技能提升的重點就是要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激勵,發動勞動者和各類培訓主體大規模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活動。根據近些年部分地區創新探索的實踐經驗來看,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突破: 一是要激發各類培訓主體的積極性。培訓主體主要包括企業、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從院校上來講,我們用政策推動職業院校不斷擴大培訓規模,發揮好職業院校的高質量培訓作用。在核定職業院校的績效工資總量時,提出要向承擔職業培訓任務的單位傾斜,鼓勵院校開展培訓。從企業方面看,明確提出支持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鼓勵企業大力興辦職業技能培訓,可以對企業開展培訓給予政策支持。在社會培訓機構方面我們要廣泛動員各類機構,特別是民辦機構全方位參與職業培訓。我們提出民辦培訓機構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要和公辦同類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二是要優化培訓補貼政策。要把符合條件的各類勞動者全部納入培訓補貼的范圍。目前貧困勞動力、貧困家庭子女、農民工、失業人員、退役軍人、殘疾人這些群體都可以享受到免費的職業培訓。從企業職工來看,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參加崗前培訓、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都可以獲得相應的職業培訓補貼,在崗職工參加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的培訓以及參加技師、高級技師的培訓能夠相應獲得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資金政策的支持,所以在職工培訓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政策上的普惠性和全覆蓋。優化政策方面,這次的職業培訓行動方案還給基層預留了非常大的空間。我們支持地方政府不斷地調整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省級以上人社部門、財政部門可以調整補貼人員范圍和條件,對地市級以上的部門可以確定職業培訓的補貼標準,對縣級以上政府可以對培訓資金和項目優化整合,這些政策賦予地方很大空間和權限。 三是要加強資金支持和保障。通過就業補助資金,特別是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全力支持企業職工包括其他重點就業群體的培訓工作。地方各級政府工作可以按照規定多方籌集資金,統籌使用,發揮好資金效益,把資金用好用足。 湯濤: 剛才我們講“培訓誰”,就是職工、重點就業群體、貧困勞動力。 “誰培訓”,就是企業這個用人主體要培訓,再就是院校,包括職業院校、技工院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要充分發揮民辦社會培訓機構的作用,保證培訓質量和效果。 對于組織培訓和培訓對象我想講一句話“技能同樣可以成材,技能同樣可以脫貧,技能同樣可以成功”。所以要在全社會積極引導或者倡導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我也希望各位記者通過新聞媒體,在營造這樣的社會氛圍方面多做一些推動工作。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獲取學校最新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張家口煤礦機械制造高級技工學校微信公眾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