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季:抓好六大重點任務
信息來源:行政辦公室 ‖ 發稿作者:信息中心
‖ 發布時間:2021年05月21日 ‖ 查看1323次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 陳子季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既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和根本遵循,也是職業教育面向2035年的核心任務和邏輯主線。圍繞職業教育的類型屬性和特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需全面把握實施六大重點任務。 二是構建一體化職業教育體系。一體化的教育體系是職業教育成為一種類型教育的前提,也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障,有利于打通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成才通道,讓“想就業上職校、抓民生辦職校、興產業找職校”成為社會共識。其中,學校體系一體化是基石,鞏固中職基礎地位,推進高職專科提質培優,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標準體系一體化是核心,加快完善專業、教學、課程、實習、實訓條件“五位一體”的國家標準;培養體系一體化是支撐,穩妥推進職教高考改革,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完善“五年一貫制”“高本貫通”等培養形式;育人機制一體化是保障,堅持德技并修、育訓結合,加強以培養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一體化是導向,建立科學的、符合職業教育類型特征的評價體系。 三是健全多元融合開放的辦學格局。職業教育是面向所有行業領域的教育,沒有各方面參與就辦不好職業教育。應在保證職業教育基本公益屬性的前提下,加快由“辦”職業教育向“管”職業教育轉變。創新校企合作基本辦學形式,抓好激勵政策落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辦學,通過聯合辦專業、辦二級學院、共建實訓基地等方式,實現校企互利共贏。豐富多元辦學主體,發揮國有企業辦職業教育的優勢,支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支持行業辦學,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辦職業教育,財政經費對參與辦學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視同仁。提高開放水平,有序吸引境外高水平職業院校來華合作辦學,辦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探索“中文+職業技能”發展模式,打造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 四是構建靈活多樣的育人模式。職業學校生源渠道多樣、市場需求多樣,因而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必須靈活多樣。堅持校企雙主體育人,在及時總結學徒制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校企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學徒制。積極探索崗課賽證融合(崗是工作崗位,課是課程體系,賽是職業技能大賽,證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把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及時納入教學,把企業典型案例及時引入教學,把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內容及時融入教學。大力推進教學模式內容方式改革,強化工學結合、理實一體教學模式,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廣泛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五是理順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體制機制事關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部門、央地、政府、學校應各自定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宏觀有序、微觀合力的體制機制,為職業教育發展注入不竭動力。處理好部門間關系,跳出部門利益,加強分工合作,在各自職權范圍內,落實好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處理好中央和地方關系,在中央科學規劃、宏觀管理基礎上壓實地方主體責任,尊重基層首創,建立有效的容錯糾錯機制,地方應把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把發展職業教育的責任扛牢扛實。處理好政府與學校的關系,政府應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給職業院校松綁,充分落實辦學自主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學校應用好辦學自主權,積極主動作為。 六是強化職業教育的保障機制。保障機制管根本、管長遠。從人財物、軟硬件等方面健全機制,為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進一步落實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的要求,健全多元投入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合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破學歷和文憑的條框限制,健全“固定崗+流動崗”的教師管理制度,拓寬從行業企業選拔優秀教師的渠道,構建職前職后一體化、校企雙主體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立科學的領導干部選用、培養、交流、退出機制。發揮信息化支撐作用,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快數字校園建設,創新信息化環境下教育教學模式。 以上這六大重點任務,既是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也是我們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道路的關鍵所在。把這些工作做到位、做扎實絕非易事,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困難,需要我們付出極大心血和智慧,發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攻堅克難的韌勁,不斷用聚焦重點、疏通堵點、破解難點的實際成效,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再上新臺階、再創新輝煌。 獲取學校最新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張家口煤礦機械制造高級技工學校微信公眾平臺
|
|